《农业科技与装备》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西峡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1 西峡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1.1 整体发展概况 河南省西峡县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机,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扩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加强县域品牌建设,深化产业融合,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全力推进“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使农业发展得到质的提升。表1为2018年西峡县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表1 2018年西峡县农业发展基本情况数值51.5 16 538 25余0.073 0.173 9.7 991 3 205项目总体指标主要农业品种规模现代农业建设情况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食用菌年总产量/万t猕猴桃新增种植面积/万hm2中药材新增种植面积/万hm2粮食总产量/万t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500强/家“一村一品”专业村/个 西峡县农民增收和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2017年,西峡县三大特色产业总产值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75%以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5%以上来自于这三大特色产业。2018年,西峡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 538元,相比2017年增长9.2%。 1.2 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概况 1.2.1 食用菌产业。西峡县形成了“一菌为主、多菌发展”的产业格局,该县食用菌产业主要种植香菇,年产保持在8 000 万袋左右。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该县食用菌出口货值达8.8亿元,出口吨数达20 万t;2018 年,该县食用菌出口货值为11.8 亿元,出口吨数达25万t。表2为2008—2018年西峡县食用菌出口吨数和出口货值,数据显示2008—2018 西峡县食用菌出口吨数不断增长,出口货值快速上涨,该县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 表2 2008—2018年西峡县食用菌出口吨数及出口货值注:数据来源于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年份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食用菌出口货值/万美元3400 5 800 8 100 7 800 13 000 41 000 62 100 63 000 65 200 88 300 118 000食用菌出口吨数/t 2 920 4 100 5 800 6 300 7 800 41 500 50 800 57 000 130 000 200 000 250 000 西峡县食用菌行业不断改进生产方式,提高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程度。2018 年,该县建成标准化香菇基地387 个,全县标准化生产率在95%以上。同时,该县延长食用菌行业产业链,推动食用菌加工企业发展。该县食用菌加工企业100 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3 家。该县食用菌龙头企业仲景食品食用菌产业化联合体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产业化联合体。为提高该县食用菌知名度,2018 年承办中国食用菌行业丝路菇业优秀品牌行动暨西峡香菇国际贸易对接会,签约额达65亿元。 1.2.2 猕猴桃产业。2018 年,西峡县以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为发展目标,全面实施良种壮苗工程,创建高标准示范基地166.67 hm2,猕猴桃野生资源改造和新发展人工基地达到0.1万hm2。其中,野生猕猴桃年产量1.3万t,居全国县域之首,种植面积超过2.67 万hm2;猕猴桃人工基地达0.83 万hm2,挂果面积0.47 万hm2,年产量7 万t。全县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数目已达75 家,入社农户8 000余户,8 万余人直接参与猕猴桃产业发展。全县具有规模的猕猴桃生产加工企业有10 余家,猕猴桃冷藏能力超3.5万t,加工能力超4.0万t。 1.2.3 中药材产业。西峡县政府不断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不断优化该县中药材种植结构。目前,该县初步形成了以山茱萸、血参、五味子、柴胡、连翘和桔梗为主,黄姜、猪苓、天麻、白芨等品种为辅的中药材产业结构。 西峡县山茱萸年产量4 000t,占全国总产量的70%。2018年,西峡县山茱萸标准化生产基地超1.47万hm2,共9个乡镇生产山茱萸,涉及114个村,种植户有3.5万余户。同时,该县依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不断强化中药材研发,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该县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仲景宛西制药生产的六味地黄丸年销售额在3亿元左右,进一步带动该县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 西峡县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特色农业品牌建设不足 特色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品牌建设,要想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结合当地独有的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具有较高辨识度的产品,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西峡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自然资源独特,全县形成了以“菌、果、药”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近年来,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企业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大部分企业都是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生产的产品“特而不多、多而不特”,质上没有突破,无法实现由特色向品牌的跨越,严重制约了西峡县特色农业发展。 以西峡县食用菌为例,近年来该县食用菌产量逐年提升,并打造出“仲景香菇酱”“爱上菇”“菇滋菇滋”等品牌。但在国内食用菌消费市场上,西峡县食用菌产品却很少见,市场占有率低,品牌知名度低。 2.2 特色农业产业层次低 西峡县特色农业产业层次低,产业链不健全。该县农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加工主要集中在包装、分拣等低端层次,加工水平落后,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严重制约了该县市场开拓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以西峡县食用菌产业为例,该县食用菌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年产量逐年提升,但只是在加工企业数量上占优势,该县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种植及食用菌产品初级加工,装备、加工技术、运作水平落后,缺少精深加工产品。 以西峡县猕猴桃产业为例,2018 年该县猕猴桃挂果面积达到0.47 万hm2,但生产标准化程度仍较低,产品质量与标准质量仍有一定的差距,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家相比,同一猕猴桃品种产量只有他国产量的1/2。鲜果贮藏、品牌、加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高端产品。 2.3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西峡县农业科技发展进程缓慢,科研人才缺乏,科研能力不足,成为该县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西峡县科技创新企业和科研中心数量相对于普通县域占优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科技支撑能力低。此外,西峡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和猕猴桃研究所科研设施等硬件投入不足、科研人员少、科研能力低,基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比较缺乏,不利于该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制约该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2.4 农业污染严重 目前,西峡县仍处于依靠化肥来提高农业产量的发展阶段,该县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施肥结构不合理,造成农业污染严重,降低耕地生产力。由于不合理施肥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量,农民通过大量施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农业污染日益严重。 西峡县在农业生产中需要使用大量农用塑料薄膜,尤其是食用菌行业。难以自然降解的农用塑料薄膜造成“白色污染”,降低土壤肥力和土壤渗透性,同时在残膜分解的过程中会释放出锡、铅等有毒化学物质,再次污染土壤。表3 为2014—2018 年西峡县化肥施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的相关数据。表3 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峡县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虽不断减少,但减少量较少,同时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2014—2017年该县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逐年增加,2018 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较2017年减少,但相对于其他县域使用量较高。 表3 2014—2018年西峡县化肥施用折纯量、农药及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年份2018 2017 2016 2015 2014化肥施用折纯量/t 26 285 29 241 29 104 29 614 29 701农药使用量/t 339 429 428 446 680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t 2 512 2 712 2 645 2 606 2 596 3 西峡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品牌建设 西峡县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加强县域品牌建设。第一,基于西峡县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三大特色农产品在当今消费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优先发展这三大特色农产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消费主体。第二,进行品牌建设时,根据市场消费风向,确定品牌定位,制定实施战略。目前消费市场追求绿色产品、健康产品,因此西峡县在进行品牌建设时,牢牢把握这一消费主流,在发展名优特产的过程中挖掘县域绿色资源。第三,西峡县政府应积极举办农产品推广会、农产品商贸会、农产品展销节等活动,加强行业内部交流,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第四,加强该县特色产业品牌策划与设计,申报注册集体商标、国家地理标志,提高企业产品品牌意识和品牌维权意识,以当地文化为背景深化产品品牌内涵,避免同质化产品泛滥,将质量放在发展首位。第五,进行品牌建设时,可以结合电子商务等营销渠道,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推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1]。 3.2 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3.2.1 提高产品附加值。西峡县结合当地特色农业,以当地农产品资源为基础,延长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推动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深加工,扶持壮大华邦、仲景大厨房等龙头企业;推进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特色产业集群化建设,加强贮藏、生产、价格、运输等环节基础设施建设。 3.2.2 打造完整农业产业链。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实施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档次,健全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2.3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心,深度发展旅游、观光、文化、休闲和服务等产业,发展乡村住宿、餐饮、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以该县三大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发展旅游观光业,开发周边产品,不断探索不同时节的旅游模式,形成具有该县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乡村旅游格局[2]。 3.3 提高特色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3.3.1 加强与农林高校合作。西峡县可以依托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推进产学研深入发展,通过与高校合作,将先进规范的农业生产技术代入田间地头,提高农民职业素养。 3.3.2 及时追踪最新科研成果。西峡县相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国内外农业最新科研成果,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品种,更新及推广新品种,特别是推广应用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从而保障该县的农业技术在我国同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3]。 3.3.3 培育技术团队。西峡县政府要加大科研投入,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改善科研条件,建设实验基地,加强技术研究,培育技术团队。及时解决当地涉农企业在产品研发、加工生产遇到的技术难题,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3.3.4 强化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优化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专业科技人员、农机推广服务人员、新型职业农民3 支队伍建设,确保先进农业技术落地。 3.4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一方面,提倡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郭文斌.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9. [2]陈海柱.西峡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与探索[J].现代农业,2017(5):84-85. [3]庞少博.西峡县香菇产业发展与思考[J].现代农业,2016(8):61-62. 1 西峡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1.1 整体发展概况河南省西峡县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机,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扩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加强县域品牌建设,深化产业融合,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全力推进“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使农业发展得到质的提升。表1为2018年西峡县农业发展基本情况。表1 2018年西峡县农业发展基本情况数值51.5 16 538 25余0.073 0.173 9.7 991 3 205项目总体指标主要农业品种规模现代农业建设情况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食用菌年总产量/万t猕猴桃新增种植面积/万hm2中药材新增种植面积/万hm2粮食总产量/万t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500强/家“一村一品”专业村/个西峡县农民增收和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2017年,西峡县三大特色产业总产值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75%以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5%以上来自于这三大特色产业。2018年,西峡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 538元,相比2017年增长9.2%。1.2 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概况1.2.1 食用菌产业。西峡县形成了“一菌为主、多菌发展”的产业格局,该县食用菌产业主要种植香菇,年产保持在8 000 万袋左右。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该县食用菌出口货值达8.8亿元,出口吨数达20 万t;2018 年,该县食用菌出口货值为11.8 亿元,出口吨数达25万t。表2为2008—2018年西峡县食用菌出口吨数和出口货值,数据显示2008—2018 西峡县食用菌出口吨数不断增长,出口货值快速上涨,该县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表2 2008—2018年西峡县食用菌出口吨数及出口货值注:数据来源于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年份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食用菌出口货值/万美元3400 5 800 8 100 7 800 13 000 41 000 62 100 63 000 65 200 88 300 118 000食用菌出口吨数/t 2 920 4 100 5 800 6 300 7 800 41 500 50 800 57 000 130 000 200 000 250 000西峡县食用菌行业不断改进生产方式,提高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程度。2018 年,该县建成标准化香菇基地387 个,全县标准化生产率在95%以上。同时,该县延长食用菌行业产业链,推动食用菌加工企业发展。该县食用菌加工企业100 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3 家。该县食用菌龙头企业仲景食品食用菌产业化联合体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产业化联合体。为提高该县食用菌知名度,2018 年承办中国食用菌行业丝路菇业优秀品牌行动暨西峡香菇国际贸易对接会,签约额达65亿元。1.2.2 猕猴桃产业。2018 年,西峡县以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为发展目标,全面实施良种壮苗工程,创建高标准示范基地166.67 hm2,猕猴桃野生资源改造和新发展人工基地达到0.1万hm2。其中,野生猕猴桃年产量1.3万t,居全国县域之首,种植面积超过2.67 万hm2;猕猴桃人工基地达0.83 万hm2,挂果面积0.47 万hm2,年产量7 万t。全县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数目已达75 家,入社农户8 000余户,8 万余人直接参与猕猴桃产业发展。全县具有规模的猕猴桃生产加工企业有10 余家,猕猴桃冷藏能力超3.5万t,加工能力超4.0万t。1.2.3 中药材产业。西峡县政府不断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不断优化该县中药材种植结构。目前,该县初步形成了以山茱萸、血参、五味子、柴胡、连翘和桔梗为主,黄姜、猪苓、天麻、白芨等品种为辅的中药材产业结构。西峡县山茱萸年产量4 000t,占全国总产量的70%。2018年,西峡县山茱萸标准化生产基地超1.47万hm2,共9个乡镇生产山茱萸,涉及114个村,种植户有3.5万余户。同时,该县依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不断强化中药材研发,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该县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仲景宛西制药生产的六味地黄丸年销售额在3亿元左右,进一步带动该县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2 西峡县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 特色农业品牌建设不足特色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品牌建设,要想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结合当地独有的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具有较高辨识度的产品,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西峡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自然资源独特,全县形成了以“菌、果、药”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近年来,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企业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大部分企业都是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生产的产品“特而不多、多而不特”,质上没有突破,无法实现由特色向品牌的跨越,严重制约了西峡县特色农业发展。以西峡县食用菌为例,近年来该县食用菌产量逐年提升,并打造出“仲景香菇酱”“爱上菇”“菇滋菇滋”等品牌。但在国内食用菌消费市场上,西峡县食用菌产品却很少见,市场占有率低,品牌知名度低。2.2 特色农业产业层次低西峡县特色农业产业层次低,产业链不健全。该县农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加工主要集中在包装、分拣等低端层次,加工水平落后,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严重制约了该县市场开拓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以西峡县食用菌产业为例,该县食用菌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年产量逐年提升,但只是在加工企业数量上占优势,该县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种植及食用菌产品初级加工,装备、加工技术、运作水平落后,缺少精深加工产品。以西峡县猕猴桃产业为例,2018 年该县猕猴桃挂果面积达到0.47 万hm2,但生产标准化程度仍较低,产品质量与标准质量仍有一定的差距,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家相比,同一猕猴桃品种产量只有他国产量的1/2。鲜果贮藏、品牌、加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高端产品。2.3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西峡县农业科技发展进程缓慢,科研人才缺乏,科研能力不足,成为该县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西峡县科技创新企业和科研中心数量相对于普通县域占优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科技支撑能力低。此外,西峡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和猕猴桃研究所科研设施等硬件投入不足、科研人员少、科研能力低,基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比较缺乏,不利于该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制约该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2.4 农业污染严重目前,西峡县仍处于依靠化肥来提高农业产量的发展阶段,该县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施肥结构不合理,造成农业污染严重,降低耕地生产力。由于不合理施肥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量,农民通过大量施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农业污染日益严重。西峡县在农业生产中需要使用大量农用塑料薄膜,尤其是食用菌行业。难以自然降解的农用塑料薄膜造成“白色污染”,降低土壤肥力和土壤渗透性,同时在残膜分解的过程中会释放出锡、铅等有毒化学物质,再次污染土壤。表3 为2014—2018 年西峡县化肥施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的相关数据。表3 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峡县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虽不断减少,但减少量较少,同时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2014—2017年该县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逐年增加,2018 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较2017年减少,但相对于其他县域使用量较高。表3 2014—2018年西峡县化肥施用折纯量、农药及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年份2018 2017 2016 2015 2014化肥施用折纯量/t 26 285 29 241 29 104 29 614 29 701农药使用量/t 339 429 428 446 680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t 2 512 2 712 2 645 2 606 2 5963 西峡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3.1 加强品牌建设西峡县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加强县域品牌建设。第一,基于西峡县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三大特色农产品在当今消费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优先发展这三大特色农产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消费主体。第二,进行品牌建设时,根据市场消费风向,确定品牌定位,制定实施战略。目前消费市场追求绿色产品、健康产品,因此西峡县在进行品牌建设时,牢牢把握这一消费主流,在发展名优特产的过程中挖掘县域绿色资源。第三,西峡县政府应积极举办农产品推广会、农产品商贸会、农产品展销节等活动,加强行业内部交流,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第四,加强该县特色产业品牌策划与设计,申报注册集体商标、国家地理标志,提高企业产品品牌意识和品牌维权意识,以当地文化为背景深化产品品牌内涵,避免同质化产品泛滥,将质量放在发展首位。第五,进行品牌建设时,可以结合电子商务等营销渠道,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推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1]。3.2 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3.2.1 提高产品附加值。西峡县结合当地特色农业,以当地农产品资源为基础,延长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推动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深加工,扶持壮大华邦、仲景大厨房等龙头企业;推进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特色产业集群化建设,加强贮藏、生产、价格、运输等环节基础设施建设。3.2.2 打造完整农业产业链。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实施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档次,健全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3.2.3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心,深度发展旅游、观光、文化、休闲和服务等产业,发展乡村住宿、餐饮、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以该县三大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发展旅游观光业,开发周边产品,不断探索不同时节的旅游模式,形成具有该县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乡村旅游格局[2]。3.3 提高特色农业科技创新能力3.3.1 加强与农林高校合作。西峡县可以依托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推进产学研深入发展,通过与高校合作,将先进规范的农业生产技术代入田间地头,提高农民职业素养。3.3.2 及时追踪最新科研成果。西峡县相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国内外农业最新科研成果,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品种,更新及推广新品种,特别是推广应用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从而保障该县的农业技术在我国同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3]。3.3.3 培育技术团队。西峡县政府要加大科研投入,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改善科研条件,建设实验基地,加强技术研究,培育技术团队。及时解决当地涉农企业在产品研发、加工生产遇到的技术难题,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3.3.4 强化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优化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专业科技人员、农机推广服务人员、新型职业农民3 支队伍建设,确保先进农业技术落地。3.4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一方面,提倡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参考文献[1]郭文斌.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9.[2]陈海柱.西峡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与探索[J].现代农业,2017(5):84-85.[3]庞少博.西峡县香菇产业发展与思考[J].现代农业,2016(8):61-62.

文章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 网址: http://nykjyz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5030.shtml


上一篇: 农业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 军事论文_准备“对手看不懂的战争”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农业科技与装备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